年终盘点 | 2023会展业十大热词,细数行业变化
来源:中国会展 | 作者:辽宁众亿国际会展 | 发布时间: 2023-12-28 | 617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5

溢出效


“溢出效应”是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催红的词,在2023年又有了新的诠释。所谓溢出效应(Spillover Effect),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,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,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。展会的溢出效应是什么?一方面,展会带来的人流、消费、酒店住宿、基础设施的使用等,直接刺激了会展产业链经济的发展。另一方面,则是展会作为一种功能,将国内外信息流、资金流、人才流等汇聚在一起,带动各关联产业的发展。

6

24小时办展


让展会持续进行24小时,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参展商和观众的需求。在5月7日24小时不打烊的展览中,上海博物馆举办了“今夜无眠·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”活动。在当日的艺术嘉年华晚间,上博门外观众依旧排起了长龙,甚至到了晚上22点多,还有观众不断走进上博。这种办展方式的优点包括:灵活性、增加互动、提高曝光率、促进销售,也存在着资源、人力和流量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。

7

流量变“留量”


今年2月以来,多地文旅局长“花式整活儿”,有人骑马舞剑展示家乡美景,有人说唱rap介绍当地风情,有人高空跳伞为家乡代言……各种各样的“创红”屡屡在网上形成流量爆款。爆红、出圈的开始也引发了各媒体的流量如何变“留量”之问,如何让游客感兴趣、愿意来、留得下、多消费,还有更多的下半场文章要做。发展到会展业,各个城市纷纷提出,把流量变“留量”,把展会变“机会”。11月12日,《证券日报》发表《发展会展经济既要流量更要“留量”》的文章,进一步探讨了更大程度释放会展经济能效,让“会展流量”变为“会展留量”。

8

供应链


2023年11月28日,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——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。链博会推动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“共赢链”。众多参展商通过链博会平台,组织对接洽谈、新品展示、项目签约、产品推介等活动,取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能落地的成果,拓展了产业链朋友圈,延伸了供应链伙伴网,集聚了创新链驱动力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、博导,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储祥银表示,“产业链包含供应链,供应链是产业链中的一部分,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。会展活动是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和助推器。”

9

新质生产力


新质生产力,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,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,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从进博会到乌镇峰会,众多有关“智造”的产品和产业链条,都指向加快形成“新质生产力”。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“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发展数字经济,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。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,开辟量子、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,广泛应用数智技术、绿色技术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”